“心理应激干预”属于心理急救,是应急、短期的社会心理支持,目的是用来减轻受影响人群的应激反应,从而减少混乱,稳定情绪,带来希望,减轻症状,恢复适应性的社会心理功能,不是心理治疗。“简快重建法”提供了在心理应激干预实践中的安全、可行的简便框架,助力专业人员在其中更有效地发挥专业特长,也适合准专业人员学习使用。本手册的中部分表述替换为“辅导”、和“服务”,以涵盖不同背景助人者的应用场景。
“简快重建法”基本内容
1. 概要
“简快”即简便快捷,出自宋·陶谷《清异录·方便囊》;“重建”,重新建设心理、社会功能。
目标:减少混乱,看到资源,获得支持,促进重建。流程:呈现问题,信息传递,应对探讨,总结提升。
图1. 应激干预简快重建流程
以下内容为缩略版,完整版请在扫描下方↓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下载。
2. 使用说明
以下讲解适用于应激事件发生后受影响人员的个体辅导,地面或远程均可。
了解求助原因,拟沟通的困扰。不聚焦于应激事件本身, 而是探索与应激体验相关的问题、应激事件带来的困扰, 并具体化。
例:服务对象说求助原因是“最近睡觉不好”,需要了解对 方表述的具体含义,是指入睡困难、早醒、多梦还是别的什 么?有多久了,严重程度、波动情况及关联因素等。
请服务对象为这个问题带给他的困扰程度评分,从 0 分 (中性或没有困扰)到 10 分(最严重的困扰或痛苦感受) 评分。
协助服务对象梳理、连接可以为其提供帮助、支持的外部资源(例如亲友等社会支持网络),看到处理问题的更多 路径;
第一步,呈现问题
目的
呈现应激事件服务对象当前最困扰的问题(或症状)。
内容
1.是什么
2.为什么
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处理这个,而不是别的困扰。(以强 化动机,看到意义)
3.聚焦核心问题
如服务对象拟处理多个问题,应聚焦在当前情境下最困扰 他的那个问题,确认咨询目标。
4.评分
第二步,信息传递
目的
使对方了解所呈现的问题(症状)是人类经历此类重大事件的正常反应, 并提供有助消除误解的信息。
内容
1. 正常化
告诉对方,人类面临此类重大事件可能出现哪些身心反应,他 的情况是人类遇到这类事件的正常反应,以及这些反应发展变 化的规律。
2. 提供有用信息
有针对性地科普“新型肺炎”的相关知识,以及有助于消除 认知误区、谣言的信息不对称内容;
提供有关疫情、救助、安置、保障等对方希望了解的实用信 息;
提示由于过度关注负面信息而被忽视的部分;
提醒哪些身心状况可能需要寻求专业诊治。
第三步,应对探讨
目的
通过自助、互助、他助相结合的方式,引导服务对象寻求解决思路或办法。
内容
1. 内部资源
强化对方自己的应对方式与内在资源。寻找当前或过去应 对相关问题的成功经验,了解其内在资源与力量,哪些是 积极的应对方式,增加自我效能感。
2. 外部资源
3. 再次评分
再次评估核心问题的困扰程度,0-10 分。
4. 改善计划
在上述基础上,面向未来探讨改善计划。助人者可根据对 方提出的想法,提供改进、补充或替代内容,促进其接纳、 掌握对他最适合的可行规划。
第四步,总结提升
目的
总结提炼收获感悟,增强信心,启动行动。
内容
1.回顾历程
本节回顾本次辅导的过程或者对方改善的历程
2.总结收获
总结收获、感悟
3.启动行动
帮助服务对象看到资源,看到更多途径、方法,看到改善的希望,强化动机,促进行动
4.达成承诺
达成朝向改善的行动承诺
3. 示意图
图 2. 心理应激干预“简快重建”示意图
“简快重建法”的应用
参考文献
[1] 巴塞尔·范德考克(著), 李智(译). 身体从未忘记: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、心智和身体[M]. 北京: 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6
[2] Cordula, Matthe ?, Derek, et al.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trauma stabilis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- A Southeast Asian Study.[J].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, 2018.
[3] Eichfeld C , Farrell D , Marcel Matthe?, et al. Trauma Stabilisation as a Sole Treatment Intervention for 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Southeast Asia[J]. Psychiatric Quarterly, 2019, 90(1):63-88.
[4] 樊富珉, 徐凯文. 危机干预的技术规范与示范[A].张亚林, 曹玉萍主编.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[C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2014.
[5] Geneva: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; 2013. WHO Guidelines Approved by the Guidelines Review Committee.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nditions Specifically
Related to Stress[J]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 2013.
[6] Harvey Ratner, Evan George, Chris Iveson (著). 赵然, 于丹妮, 马世红等(译).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100 个关键点与技巧[M]. 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, 2017
[7] Hobfoll, S. E., Watson, P., Bell, C. C., et, al. Five essential elements of immediate and mid-term mass trauma intervention: Empirical evidence. Psychiatry, 2007, 70: 283–315
[8] Kearns M C, Ressler K J, Zatzick D, et al. Early interventions for PTSD: a review[J]. Depression and anxiety, 2012, 29(10): 833-842
[9] 隋双戈.“简快重建法”在灾后团体心理咨询中的应用[J].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.2009. 18(3): 218-219
[10] 隋双戈, 黄晓鹏, 王孟成.灾难救援的青少年团体心理咨询——“简快重建法”初探[J].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.2011, 30 (1): 23-28
[11] 童慧琦, 王素琴, 王振等 (译).心理急救: 现场操作指南(第二版).美国国立儿童创伤应激中心和美国国立 PTSD 中心. 2006
[12] 童俊.“新型肺炎”心理危机干预(武汉建议)[OL]//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心理医院